『這樣吃,人生大混亂』之讀後筆記(2014年4月8日更新)

2014033114:46
這樣吃,人生大混亂
Was essen wir eigentlich (What are we really eating)
作者/Otto Wolff
人智出版社於2014年3月初版(中文版)

因為女兒就讀華德福體系的幼兒園,所以接觸到此書
節錄部份重點如下:

[重點]
1.食物的重點不是在營養素,而是在生命力
2.生命力來自太陽光,所以植物含量最多
3.愈新鮮或愈粗糙的食物,蘊含的生命力愈多(例如現採或現磨的食物)
4.不反對生食,也不反對熟食,要看當事人的身體狀況,單純的生食或熟食都是醫療方式,正常人可以混著吃
5.攝取精緻食物的影響可能是隔代漸現(一代健康不如一代),不會立即顯現
6.常吃不具生命力的食物,本身的生命力也會下降,造成不孕
7.糖很糟糕,酒也不是好東西(這一點跟原始點療法的理論相符)
8.除了酸奶,「奶」只要不是現擠的,不管怎麼保存都會生命力下降
9.非當地生產的食物並不是不能吃,少量亦可,所謂的「吃當地食物」是指主食而言
10.麵粉在研磨過後生命力就開始衰退了,要做麵包最好現磨現做
11.黑麥麵包遠比小麥麵包還得有生命力,可以當主食;一般注重口感的小麥麵包因為過於精緻,只能(當點心)偶爾食之
12.菇蕈類因為成長過程不需要陽光,其天性不符合人類食用
13.豆類不必吃太多,食用前務必煮熟
14.蛋最好三歲以後再吃
15.最合諧的運動就是走路


翻了幾遍,心得大概是這樣
但坦白說,這本書實在寫得很簡略
標題下得很大,但實際內容卻不到140頁,不少內容寫得有點含糊
細節可能要等Daphne醫師來台演講時再問了吧

例如消化的部份,這本書也提出了消化能力與過敏的關係
對比陳俊旭博士提到的補充胃酸,也算是異曲同工
(但這本書的初版是在1996年,可比陳博士早了很多年)
不過對於如何加強消化能力,就草草帶過了
拜託,「消化能力」可是許多疾病的解決關鍵耶~
但只用了7頁談消化,卻用了將近20頁談麵包及烘焙

且以東亞南來說,主食應該是米食吧?
第72頁就提到:「愛斯基摩人在其自然棲息地所攝取的營養跟熱帶地區的人不同,如果兩相交換,兩者都會生病」
這就是所謂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但這本書那麼大篇幅談麵包,照理說比較適用於歐洲,就台灣而言較難因地制宜
綜觀目前台灣應該吃米食的人種反而把麵食當主食,可能會引發一些健康問題

愛吃麵包的人大概又要跳出來說:「我天天吃麵包,還不是頭好壯壯!」
別忘了「飲食的影響可能是隔代漸現」,或者是其實身體早有警訊,只是主流醫學不將其做連結罷了

但其中也有些概念對於現代嗜食麵包的飲食習慣,有不錯的參考價值
例如現在的用白麵粉製做的麵包,因為口感鬆軟,在古時候算是假日偶爾為之的高級享受
平日大家工作都還是吃很粗糙的黑麥麵包,不但可維持良好體力,且減少了精緻麵粉對健康的影響

但現代食品工業化後,哪一個麵包不是精緻麵粉製做的?
我自己麵包機用了幾年下來,發現所謂的全麥麵包食譜,其實主要成分還是高筋麵粉,全麥麵粉的比例其實不高
如果全都用全麥粉,不出筋就不容易發起來,口感不鬆軟大家就不愛吃
搞了半天,現代人的全麥麵包還是精緻飲食啊~

我現在都懷疑馬可麵包的鄉村黑麥麵包是否道地?
可惜我沒去過德國,要不然該嚐嚐真正的鄉村黑麥麵包是什麼樣子

而且依據此書,
穀類在研磨過後生命力就開始衰退
最好麵包可以現磨現做,這是我下一步想嘗試看看的
我研磨機都買好了,找時間要來做看看

寫到這邊,我頭都大了,還做什麼麵包~
乾脆把這些穀類都通通買回來丟進電鍋,煮成五穀飯還比較省事


這本書算是人智學飲食部分的入門書籍,但內容實在不夠豐富
若想多了解一些,大概要先學會德文,直接看Rudolf Steiner的原文著作



2014年4月8日補充
說到「研磨」這件事
似乎有人說機器研磨會因為金屬高速生熱而破壞其成分
所以坊間還有販售改良式的石磨

我個人覺得這議題非常有趣
如果說穀類食品需要現磨現做,避免生命力衰退期
那基本上市售穀類粉都可以出局了,除非有把握可以拿到剛研磨完的,而且要盡速使用完畢
所以一般來說,若自己有一台研磨機(即使是高速機械式)
應該都優於在商店躺了一陣子的產品

再仔細想想,即便是傳統石磨這種看似很理想的工具,可以研磨得很細緻
但研磨得那麼均勻的粉狀物在自然界中存在嗎?
雖說石磨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在那之前的人類進化過程中
有好幾萬年都是過著沒有石磨的飲食生活,唯一的研磨工具應該只有自己的牙齒
牙齒的研磨能力一定沒有石磨那麼均勻
所以我們的腸胃應該是被設計成消化「被研磨過但不均勻」的食物
可能也透過這樣的運作,進一步維持腸胃的消化能力
那現代食品動不動就是細緻研磨成均勻粉狀,只為了要好消化
是不是也間接造成腸胃怠惰,消化能力低下?

根據「胃酸不足會引起過敏」的理論來思考
常吃精緻的食物>>消化能力降低>>蛋白質分解不完全>>過敏
好像也可以說得通

又如我們常說,文明人去落後地區吃東西容易拉肚子之類的
是不是因為文明人精緻飲食吃多了,胃酸容易不足,殺菌能力差
所以只能透過拉肚子或嘔吐的方式把髒東西排掉
但當地人因為生活貧困,飲食都很粗糙,所以消化能力相對較好(胃酸較強)
對食物的殺菌能力較好也比較不會拉肚子

搞不好有人會動腦筋:那就稍微打碎,不要研磨得太細不就得了?
但根據吳清忠先生的人體使用手冊,細嚼慢嚥有其用意
中醫的經絡學說有提到「足少陽膽經」
雖說是膽經,但很有趣的是其範圍居然延伸到頭部的嘴巴兩側
也就是說,咀嚼的動作會刺激膽經,然後促進分泌膽汁來幫助消化
但大自然這一連串的連動設計,都被現代飲食給搞亂了
精緻飲食或吃飯太快>>咀嚼時間短>>膽汁不足>>消化變差

所以我想了想,好像還是直接把穀類拿來煮五穀飯

然後細嚼慢嚥,用牙齒去研磨會更實在、更天然

另外,假設我是原始人,食物得來不易
走了好久才在樹上看到一顆蘋果
摘下來之後,我一定會慢慢品嚐、咀嚼這一顆蘋果
所以細嚼慢嚥才符合演化過程
加上我對孩子的觀察
如果只有一點點食物在面前,他會慢慢吃

如果有很多食物在面前,他會囫圇吞棗,想要趕快把全部吃下肚

這就是人性,食物充足但又緊張的現代生活,確實使咀嚼時間縮短,造成消化能力愈來愈差

歡迎大家提出看法來討論

《5月18日達芙內醫師演講心得請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