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到後續推出的5600G和5700G,總是讓人心癢癢的有升級念頭,若退而求其次選擇5600G總覺得惋惜了點,但5700G礙於價格,即便一直有再降價,但這時間點售價$8,290實在是下不了手。沒想到AMD在11月初居然全面大降價,美國Amazon只要美金$186左右就可免運入手,加上額外關稅美金$10,等於是折合台幣約$6,300,比國內售價便宜近兩千。
2023年5月17日更新
前一陣子收到Amazon通知會退回預收的關稅USD$10,昨天收到信用卡帳單後確認金額,算起來這顆5700G實際購入金額是$6,287+刷卡手續費$94-預收關稅$307=$6,074。
雖說國內目前也有跟進降價,但還是略高於我購入的價格,更何況我已經先享受了半年了
我也知道這是非理性購物,但人非聖賢,孰能不購。
11/9寄出,11/13就到台灣了,但國內物流不知道在上演什麼迷航記,11/17才收到。
5700G拿出來的瞬間,應該是金光大顯、飛龍在天、仙女降臨。
首先拆下X300附贈的風扇,看起來真的頗為遜色。
送舊迎新,請4350G下台一鞠躬。
換下4350G以前,請記得先到ASRock官網更新Bios到1.70以上,才能支援5000G系列。
換5700G坐大位。
看起來很威的AMD原廠風扇。
這才發現散熱片已預先上好散熱膏了,不過我還是把它擦掉改塗我自己的散熱膏。
根據網路上的經驗分享,想在Deskmini A300或X300上用AMD原廠風扇,就要先卸螺絲把外罩拆掉。
因為X300的空間很小,不拆下外罩是推不進去的。
而且也稍微卡到我自己製作的音源插座(參見此文),也要連帶削掉一部分才能安裝風扇。
贛,大家不是都說拆掉外罩就剛好進去了嗎?是我比較歹命還是怎樣?
這不是把機殼硬掰開推進去就能了事,這般蠻幹可能會下壓導致主機板產生些微的彎曲形變,何必呢?
AMD風扇似乎有眾多版本,尺寸可能略有差異,偏偏我拿到了這個...。
「可不可以塞進去一點點就好~」
先把風扇拆下研究吧。
風扇本體連同腳座的厚度為30mm。
散熱片為20mm,所以整個散熱總成厚達50mm。
X300附贈的散熱總成也才45mm,整整差了5mm。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能動手腳的大概就這風扇腳座,原始厚度約3mm。
拿出我的電磨,直接把四個腳座都削至只剩1mm,最後上砂紙打磨一下。
裝回風扇時,順便把外罩螺絲孔挪到這一側,以利於後續安裝。
削掉2mm後就能剛好塞入。
不過呢,要完全推進去前,要先把箭頭處的螺絲和卡榫放開,這樣才能把外殼稍稍掀起,以免風扇卡到左側紅圈處的機構。
至於腳座被削短導致螺絲無法鎖到底,會使得風扇有點鬆鬆的,但這不打緊,因為裝進去後,風扇上方完全貼平外殼,根本沒有晃動的空間。
您以為戲演到這邊就可以散了嗎?
換上5700G後,居然抓不到SSD,只好又把主機板抽出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把SSD拆下來檢查一下...
挖咧淦,這顆元件怎麼變成這樣?
元件帶有線圈,莫非是電感?
趕緊上網求助,幸得多位前輩指點,旁邊標有4AQ的是降壓IC,型號NCP6324BMTAATBG,參照其datasheet,得知此乃1uH電感。
知道了電感量,接下來就要確認尺寸,拿尺來量發現寬度不到2mm,又大於1.5mm,所以推測尺寸應該是0806(約2mmx1.6mm)的SMD元件。
欲拆下破損的電感也沒想像中簡單,我怕熱風槍吹下去,即使幫緊鄰的flash memory做了隔熱,難保我的資料不會化為一縷輕煙...只好拿烙鐵硬著頭皮上,而原廠使用的又是熔點較高的無鉛銲錫,烙鐵加熱了好一陣子配合撬棒才將其拆下,搞了快半小時。
上網查了一下Kingston A2000這款SSD,發現同一顆電感採用過不同款式:貼片繞線功率電感或層疊式功率電感。
(圖片取自網路)
(圖片取自網路)
換言之,我的SSD雖是採用貼片繞線功率電感,但也可以拿層疊式功率電感來替用。
只是這電感不易取得,因為電子材料行幾乎沒得買,網拍賣家往往要求滿額出貨,對於我這種極少量的使用者而言大概只有拆板料或淘寶了。
剛好痞酷網有前輩手邊有板料可以拆給我,真是神蹟出現,不枉費我騎車來回快1個半小時。
此處作業空間太小,最後決定把電感立起來焊,烙鐵比較好伸進去pad加熱。
最後說說慘案的緣由,始作俑者就是USB擴充線,這傢伙又粗又硬,又剛好卡到SSD的那顆電感,當把主機板往內稍微用力推到底時,纜線就把電感給掀了。
所以我也把這條USB糞線給拆了,莫再讓我見到你。
上機測試時還是先裸機觀察看看,畢竟換上AMD風扇後,拆裝機便利性也不若以往。
插電,開機,屏幕輕鬆點亮~
不但SSD復活,資料也都完整無損,測試一下新買的5700G,讚!
換上Ryzen 5700G,很爽!
救回SSD,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