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數量真的很多,吃很久都吃不完
想了想,就算去主婦聯盟買菜也是要花錢
所以我就開始學習自己孵芽菜
自己孵還更新鮮、更有趣
一開始我也是隨便拿個鍋子就開始孵綠豆芽
雖然孵得出來,但卻長得亂七八糟
後來我就不斷改良孵豆芽的方式
也參考了坊間販售的芽菜培育箱
坦白說,那個芽菜培育箱的售價實在不便宜
但說穿了,設計也很簡單,根本不需要花錢買那個設備
所以我就去烘焙用品店買了鋁合金的麵粉篩
首先,鋁合金材質不怕潮濕而生鏽,很適合孵豆芽菜
我倒不建議買不鏽鋼材質,因為坊間很多不鏽鋼產品都會生鏽的,材質都不純
而且我買的網目孔徑是24目(為何選擇24目,容後述明)
另外,為何選用麵粉篩而不買瀝水籃或公文籃?
因為麵粉篩只有底部可穿透瀝水,側面則是實心設計(不透光),剛好符合孵豆芽不可照光的需求
且側面與底面呈現近乎直角,而非弧型或斜面,更能將豆芽菜限制為向上生長,而非向旁側生長
原先我是買NITORI的瀝水籃,但發現底面帶有一點弧形,較難將綠豆平均攤開
而麵粉篩就是一整個平坦,天生就是孵豆芽菜的料
接下來就是找一個盤子來承接麵粉篩
我家剛好有個透明塑膠茶盤,且尺村剛剛好符合這個麵粉篩
所以綠豆澆了水以後,多餘的水會從底部篩網流至茶盤
就不怕綠豆泡水泡到爛掉,而且水集中於茶盤也不會弄得家裡濕漉漉的,方便清潔
但因為篩網底部完全平坦,可能會直接與茶盤貼平
所以我會隨便丟個不生鏽材質的小物件,把麵粉篩墊高(理由容後一併述明)
不要讓麵粉篩底部直接接觸到茶盤
我現在是用小塑膠吸管,從中間剪成半,分別放兩側把篩網稍為墊高
接下來就是加蓋的部分
很多人都用茶壺,因為不用開蓋見光,還可以澆水
我則是使用大同電鍋附贈的鋁蒸盤
翻面後蓋在綠豆上面
如此一來,也能不掀蓋就直接澆水
蒸盤上面還要壓重物,來促使綠豆芽向上生長
我是用吃完的科學中藥空罐x2,裡面裝滿水,總重量大約1公斤
放倒直接壓在蒸盤上面,順便多遮掉一些蒸盤上的孔洞,減少見光機率
2014年10月1日補充
我發現豆芽很敏感,壓在上面的重物重量若稍有不均,就會長得歪斜
我拿兩個裝滿水的中藥罐來秤一下重量,一罐是574g,另一罐則是553g
沒想到20g的差距就會影響生長的高度
所以後來把553g那罐也調整到574g,長出來的豆芽高度就等高了
因為各個配件的尺寸都配合得很好,所以整個芽菜培育設備的體積就非常精簡
最後整組放到不見光處,慢慢孵豆芽即可
我是放在客廳的沙發底下
如此一來,只需要定時將蒸盤上的科學中藥罐拿起來
直接在蒸盤上倒水,然後再把篩漏下來而堆積在茶盤內的水倒掉
再把科學中藥罐放回去,整組再放回沙發底下
我一天只澆三次水:上班前,下班後,睡覺前
大概三天就可以採收,不過芽葉看起有點黃
採收前若能先掀蓋照光一兩個小時
因為光合作用,豆芽葉就會從黃色轉為淡綠色,賣相會更好
如果急著吃,不照光也沒關係
採收就是重點了
如果是用茶壺之類的培養工具,因為鬚根沒有固定及著力點
每次稍有移動,豆子會跟著滾來滾去
但依據植物的特性,根會往下長,莖葉必定往上
每滾動一次,其生長方向就要重新定位一次
所以最後豆芽菜會長得歪七扭八
若用麵粉篩呢?
看一下麵粉篩底部會發現,豆芽菜細細的鬚根爬滿了篩網
因為鬚根牢牢抓住篩網
所以豆芽從頭到尾都沒有滾動,長出來的芽菜都直挺挺的
那要如何採收呢?
很簡單,直接拿菜刀貼著篩網平切過去
所有盤根錯節的鬚根就像一張地毯,直接落地了
鬚根一下子就切得乾乾淨淨
豆芽菜就立刻躺平,可以直接倒出來
這就是選擇24目篩網的重點!
如果篩網孔洞太大,會導致向下生長空間太多,鬚根可能會太粗或太長,
最後被切掉的部分就太多了,很可惜
反之,若篩網孔洞太小或篩網平貼著茶盤(未墊高)
可能會導致鬚根不易攀附在篩網上
所以我才會拿吸管「稍為墊高」一點點
我目前試出來是24目左右的孔徑比較適合
當然啦,這可能跟我手邊的綠豆品種有關
或許不同品種的綠豆尺寸相異,適用的孔徑也有差異也說不定
這些鬚根因為太細了,吃起來口感很像一堆硬硬的毛在嘴裡鑽牙縫
我記得我老媽之前用茶壺孵豆芽後,最後還會一根一根把鬚根摘掉,很費工夫
但用我這種方式的話,就能夠一刀搞定,口感更佳
最後再泡水清洗一下,脫落的綠豆殼會浮在水面上,未孵化的綠豆則是沉在水底
只要先把水面的綠豆殼撈掉,就能夠撈出大部分的豆芽菜,剩下的再稍為挑一下
只孵化一點點的可能就是生命力不夠強,就連同未孵化的綠豆一起倒掉吧
當然啦,若一次要孵大量的豆芽菜,當然要選擇更大尺寸的工具
只是我個人較喜歡一次只孵一餐的量,當餐就吃完,比較新鮮
每孵一次就要三天也有好處,大概三四天才會吃到一次豆芽菜
若一次孵太多又怕壞掉,肯定要連續吃好幾餐吃到怕
如此一來,直挺挺的豆芽菜就可以新鮮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