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順位的女朋友5號

2015110520:35
最近新購入了二手相機,曾經用過的相機身影也突然浮現於腦海。

趁這機會一一回顧,如下:

1. Pentax Sport-1
聽老爸說這台相機是託友人去日本帶回來的,我的童年足跡幾乎都是老爸
這台底片機寫下紀錄,服役期間算起來有十幾年吧。

電池蓋支架斷裂,相機套的外皮也已脫落斑駁,雖已退役多年,但因為其紀念意義,我還是把它深藏在衣櫃一隅。


2. 
Canon Sure Shot Prima Super 135
底片機,在Pentax退役後接手,大學時期還曾帶它去澳洲遊學,後來2003年赴日本時,在未購入Canon S50以前,都還是用這台相機在拍照。

前前後後也差不多用了5年左右,我記得沒故障,後來送給柬埔寨一間雜誌社的老闆,讓他們培育新人用了。


3. AGFA ePhoto 1680(?)

大學時,由計算機中心所採購,我當時協助維護學校網頁,故得以拿此相機去拍攝校景。
1998年,那時候數位相機才剛起步,新潮得很,回想起來,似乎只有我在使用,不過那時候的照片似乎連EXIF檔都未寫入,所以除了照片外,什麼線索也沒留下,型號可能是ePhoto 1680吧。



4. Canon Powershot S50


退伍後赴日本時,在BicCamera購入新品,機身連同所有配件,差不多台幣18,000左右。
坦白說,我現在真想不起當初購買這台相機的衝動為何,也許是嫌底片機不夠方便吧,也可能是希望有一台屬於自己的相機。

但S50吸引我的地方,在於機頂有模式轉盤(PSAM)可以玩一些手動設定,看來我的血液一直存有DIY、不喜歡受控制的基因。

雖說其LCD螢幕才1.8吋,長得像個笨重的磚塊,不過這台相機可是當年500萬畫素的先鋒之一,也開啟了我深入攝影的一扇窗。這台相機在開啟鏡頭滑蓋時會連動啟動電源,但這也是缺點之一,因為滑蓋的機構設計不夠強韌,用久了就開始出毛病,最後造成跟電源連動的部分失效,怎麼開滑蓋也無法啟動,曾經送修過一次,但後來又再次損壞,但服役時間還挺長的,2003年底到2011年左右都能開機拍照。
最後不能開機以後,就被女兒當玩具拿去摔,現在屍首蕩然無存...


5. Panasonic
Lumix LX2


出社會後,趁下班時間跑去參加攝影社團,那時候S50雖然沒壞,但開始覺得有點不敷使用(應該是因為厭舊罷了)。
所以就去億華看看新款的數位相機,其實一開始沒啥概念,我只記得跟櫃台小姐說要買S50的後繼機種,因為我認為後繼機種一定也可以玩手動模式,結果小姐跟我推薦剛上市的LX2,半信半疑之下就掏了鈔票買回家,後來發現還真的挺不賴,還在日光同樂會論壇買了一些擴充鏡頭配件(CPL、ND8),玩了更多花樣。

也因為LX2,我後來就只習慣用Panasonic的DC,可惜LX2是台日光機,高ISO表現不佳,拉到400就快不行,拉到800的話直接刪照片比較快,但F/2.8+28mm的規格,當年也算是傲視群雄,若有腳架,拍風景相當優秀。

後來因為購入DSLR,所以LX2就賣給朋友了,前前後後只用了幾個月,不知現在是否尚存世間?


6. Nikon D80


小槍管玩久了,總是會想玩玩看大砲,這D80算是虛榮心作祟下購入的。
當時是配Sigma 18-50mm F2.8 EX DC MACRO HSM
這顆鏡頭,也是億華買的,機身加鏡頭差不多$40,000,由於大尺寸的感光元件,拍起人像開始出現小DC沒有的淺景深,爽度提高不少,就開始興奮地亂拍。
但回想起來,拿著大砲對著陌生人拍,頗具侵略性,其實很失禮,且笨重加上貴重,連婚後去尼泊爾度蜜月時都沒帶。

不過DSLR的畫質實在讚到沒話講,後來鏡頭賣掉,機身直接拿去跟別人換當年剛發售的LX3,在我手上的時間也不到一年半。

坦白說,無特殊需求的話,這種高價攝影器材...一句話:「玩過就好。」


7. Nikon Coolpix L6


這台是買來給爸媽用的,所以要夠輕便,夠傻瓜,而且還是用一般的AA電池,價格也不貴,但當年買新機花了我$7,500。

對它,我只有一個字:「淦它馬的有夠廢!!!!」
我不禁懷疑,Nikon是不是只會做DSLR,碰到DC市場就全殘?夜拍完全不行,打了閃燈就整個死白,連大太陽下的畫質都不怎麼樣,爛到不堪回首,有種把錢丟到水裡的感覺,我真想把自己的中指練出一陽指,然後從鏡頭貫穿它的機身。

雖說這相機幾乎不是我在使用,但因為恨意十足,免不了要寫出來黑特一下,從此之後,我對Nikon的小DC都懼而遠之。



8. Canon Powershot G9


2008年時辭掉工作,展開了一段背包客旅行,因為怕增加旅行負擔,不想帶體積大、價格高的D80出國,所以上網買了二手的Canon G9,拍照效果還不錯,也比D80輕便許多。

旅行結束後就拋售,用了不到半年,沒什麼特殊情感,標準的兔死狗烹。


9. Canon IXY 900 is


這算是老婆的嫁妝,結婚蜜月就是帶這台小DC出國的,D80反而在家休息。

有f/2.8+28mm,且輕薄短小,攜帶方便也不顯眼,不會整趟蜜月旅行都在擔心相機遺失或遭竊,反而更能全心投入在尼泊爾這個國度。

後來就給爸媽使用,當作Nikon Coolpix那台廢鐵的接班人,拍照效果真是好上太多,但最近拿出來開機時,鏡頭居然收不回去,正式告終,真是可惜了這台隨身DC。

話說Canon的罩門都是在鏡頭嗎?


10. Panasonic Lumix LX3


後來G9賣掉,D80又太笨重,基於對LX2的念念不忘,所以就拿D80的機身去跟他人換了LX3。

高ISO有比LX2進步,但
說真的,也只是堪用而已,F/2.0+24mm這規格算是當年度的經典,加上Ricoh的賓士鏡頭蓋,提升了方便性,拍起風景真是無敵好用。
但後來才發現大光圈是灌水規格,因為拍出來的照片都偏暗,常常都要加EV才會較正常,但我玩LX3還是玩出興趣,甚至讓它打跳燈
(請參照讓LX3打跳燈系列文章)。

後來Panasonic推出GF系列轟動市場,反而LX3之後的機種就沉寂了一段時間(當年滿懷期待,但看到LX5的規格時差點吐血)。
直到去年的LX100才重拾眾人目光,雖說LX3便於攜帶,但受限於小感光元件,景深不夠淺,高ISO表現也較差,有了小孩以後,我也大多改以GF1拍攝人像,LX3出勤的機會大幅減少,前些時日也已將之拋售。

但LX3我從2009年初用到2015年底,與Canon S50差不多平起平坐,算是人生中很重要的紀錄夥伴之一。


11. Panasonic GF1+20mm f/1.7


本來用LX3拍照也是拍得好好的,但後來在主婦聯盟參加聚會,因為友人拿GF2+20mm這顆定焦鏡拍攝小朋友的互動,發現效果還真不錯,而且也比DSLR輕便,所以在2013年初,我也買了二手的GF1+20mm f/1.7。

其實配上定焦鏡的GF1很像大一號的LX3,雖說重量和體積稍大了些,但畫質向上提升不少,一般記錄家人已經綽綽有餘,而且在這麼輕便的機身上就能做到淺景深,這效果真是把手機和小DC遠遠拋在腦後。

即便後來輕巧的智慧型手機都能拍照,但我還是偏好用GF1來記錄家庭聚會,因為鏡頭解析度、對焦速度和感光元件尺寸實在不能比,而且用了定焦鏡,雖說無法變焦,但其畫質實在令人難返DC,等效40mm拍風景顯得不足,但因為大部分焦點都在孩子身上,這個焦段反而剛剛好,又可以做很多特寫。

若要說GF1的缺點,大概是內閃不能往上扳玩跳燈吧,
相較於其他GF後繼機種,也稍嫌笨重,但經典機種的地位不言而喻。

前前後後使用超過兩年半,前些時日也賣掉了
GF1機身,但因拍照效果遠優於LX3,所以我留下這顆定焦鏡,開始搜尋更輕便一點的M43機種。


12. ??????


後來我拿著賣掉LX3和GF1(機身)的預算($3,000左右)來搜尋目標,不搞自拍,所以翻轉螢幕對我而言是累贅,徒增故障的風險而已,所以我鎖定了不具翻轉螢幕的款式。

說到主打輕便的M43機種,大概都會讓人想到Panasonic近期推出的GM1,惟現階段GM1的二手機遠高於此價位。
退而求其次,發現GF5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本來我有考慮Canon EOS M2+22mm定焦鏡,大光圈又等效35mm,更適合一般場合拍攝,且M2在對焦速度方面有大幅改善,可惜這款相機在二手市場不太熱絡,所以最後還是把目標放在GF5。

GF5機身尺寸比GF1小,只比LX3稍重,演算引擎又比GF1高檔,沒有用不到的翻轉螢幕及熱靴,內閃又能加減玩跳燈,還有觸控對焦拍照,機頂沒有模式轉盤雖然遺憾,但畢竟也只能妥協,所以我以這預算徵求二手機,沒想到很快就找到了。




稍微把玩了一下GF5,其實也不算很輕巧,不過握持的手感還OK,沒有模式轉盤確實稍有不便,但可觸控對焦拍照頗為實用,且自訂白平衡時,居然可以和閃光燈連動調整,這樣就解決了打跳燈時色調偏黃的老問題,這點頗令我驚奇。

過去經驗,f/1.7在室內太過昏暗時仍嫌力猶未逮,在不攜帶外閃的輕便考量下,以內閃作跳燈也不失為解決方案之一。
但跳燈常會因周遭反射物的色澤而影響到最後成像的色調,因為一般家庭室內牆壁、天花板等
大多是是乳白色(白中帶黃),所以閃光燈經反射後會造成整個色調偏黃。
早先在玩LX3跳燈時就一直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沒想到GF5居然能以擊發閃光燈後的色調來做白平衡,如此就能降低ISO以求得更佳的畫質。

不過,GF5的內閃開關設計不甚理想,
這種直按式開關若是放在背包裡,容易因為擠壓而誤觸,若是左右推按式的開關比較沒有這種問題。另外,GF5的功能選單有點複雜,要摸索一段時間才能找出最適合的拍攝方式。

這台GF5應該可以服役個幾年不是問題,希望啦。


攝影這幾年玩下來,有以下心得:

1. 其實相機玩到這個階段,
就體會到:「攝影工具千萬不要太笨重,也不要太執著於攝影。」
笨重就不方便行動,如果當下狀況連拿小DC出來拍照都不方便,那就乾脆別拍了,好好親自享受當下那一刻吧。

有些阿宅老爸整天把焦點都放在攝影器材上,但卻沒有親自參與和家人互動的每一刻,我看過一些老爸出去玩都是拿著大砲管,站在幾公尺外狂拍自己的家人,回家又窩在電腦前猛修圖,然後喃喃自語:「回憶無價,所以拍好照片很重要~」,但孩子心目的回憶,大概是「老爸是個整天抱著相機的陌生人」而已。

其實跟現今出外聚餐常見的情況差不多,大家都各自滑手機,形同陌生人,當下最珍貴的那一刻就流逝了。

2. 若不是以攝影為業或是有特殊需求,數位相機買二手貨即可,也不需要買最新款式 (3C產品亦然)。
買新機既浪費錢又不環保,
且新機價格跳水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招架,反觀二手貨就算玩到壞掉,損失也不大,只要鎖定日本製的機種,遇到故障真的就是人品了。
新款式的功能很多都用不到,即便是2、3年前的機種,攝影品質對一般人而言都綽綽有餘。

總而言之,先享受當下,行有餘力再留下足跡。

攝影這檔事,輕鬆看待。

 


  •   liu 於 2016-01-20 20:54 1F
  • 天哪!
    一系列文章看下來,我跟你的興趣、想法竟然有九成相似,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