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三部曲-隱性的代價

2014062311:26


數年前我找了一部Food Inc.給全家觀賞,之後不久隨著孩子出生,我們也加入了主婦聯盟,然後我們都一直關心「食品安全」的相關議題。最近老婆有一天問我說能不能找到一部紀錄片叫做「苦澀的種子」(Bitter Seeds),做老公的當然是要想辦法把電影生出來。

找了半天,發現國內有些展影(高雄電影節、鐵馬影展)曾經放映過,我聯絡了影展的承辦單位,她們是自行引進並製作字幕播放,所以也不清楚片子是否國內有代理商引進。就當我快放棄時,發現誠品網路書店居然有賣這紀錄片的DVD,而且是三部曲,分別是:我們不要大賣場(2001)、中國正藍(2005)、苦澀的種子(2011),發行商是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順便瀏覽了一下其發行的影片,發現這家片商還不錯,引進了不少雖冷門但頗具教育性的電影,而且都有公播版,非常值得肯定!就這樣下訂並且在超商取貨付款。

1. 
我們不要大賣場(Store Wars: When Wal-Mart Comes to Town)
故事描述Wal-mart打算進駐維吉尼亞州的阿什蘭(Ashland),鎮上因為此事而分成兩派,雖說鎮民不斷溝通、協調、開會到表決,看似非常模範式的民主自決方式,讓人印象很深的卻是其中一句話:「為了Wal-mart的事情,已經撕裂了我們的小鎮。」有些鎮民表示就是喜歡Ashland的簡單生活(或者是正因為Ashland沒有大賣場),所以才會搬去那裡住,結果大賣場無所不在、無孔不入。

其實Wal-mart的策略似乎跟台灣的7-Eleven類似,密集度過高到有相互競爭的意味,而且因為便利商店的出現,導致傳統雜貨店的式微,早年的人情味似乎已經不被人在乎,方便省時才是重點。


2. 中國正藍(China blue)
這大概是典型的不公平貿易。

不過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外國廠商派人親臨中國廠區關心工人的勞動情況,其實只是做做樣子,應付一下消費者而已,中國資方知道外國總公司想看到什麼、想聽到什麼,就配合演一場戲,準備一套說詞,外國總公司也不戳破謊言,就順水推舟,雙邊資方合作愉快,一起賺大錢!

「各位消費者,本公司產品的生產過程沒有剝削勞動階層,購買本公司的產品絕不會讓您有罪惡感」

說穿了,西方人也沒比較偉大,什麼人權、福利,在資本主義面前都只是個幌子。


3. 
苦澀的種子(Bitter Seeds)
基改議題真是老生常談,尤其是台灣人吃那麼多基改黃豆,不過在消費者這方是一回事,在生產者那邊可是件大事,搞到一堆農友要自殺,真是可怕。但是農民自殺這件事也牽涉到印度農村保守的社會型態,我倒覺得不能全怪基改作物。

不過基因改造這議題,已經討論到有點厭煩,反正我不吃,我家人也不吃就對了,少跟我在那邊「沒有科學根據顯示基改作物有礙健康」、「基改可以解決糧食問題」,跟金錢利益掛勾的學術研究都是放屁。


全球化三部曲...
嗯,我這段時間持續瞭解一些農業議題,我發現全球化似乎不見得全是好處,背後衍生的問題其實很多,但對於追求便利舒適的一般人而言,全球化當然還是首選。但當有一天所有的勞動階層、生產階層都被全球化打趴的時候,這個世界會不會鬧革命,重新大洗牌呢?

即便前車之鑑歷歷在目,但人類從歷史上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上得到教訓」